(文/陳貞樺)
根據 Qsearch 社群分析與網路聲量工具的統計,半年來在網路社群上有關於「行人地獄」的文章數衝破萬篇,討論行人地獄的留言數量更是多達上萬筆。在媒體報導中,同時提及台灣交通與行人地獄比例的文章已突破六成。台灣「交通問題」的議題文字雲中,與行人地獄議題相關的詞(如不禮讓行人、平等路權、人行道違停等)網友討論比例也很高。
交通部資料顯示,2021年交通事故總件數近四萬件,相較於十年前增加了 52%,行人路口事故的死傷人數也逐年上升,光是今年就有 8 千多位行人遭逢車禍意外。曾幾何時,「行人地獄」已變成台灣交通安全問題的代名詞。
究竟「行人地獄」議題是如何在台灣媒體與論壇發酵?民眾關注的行人安全關鍵字是什麼?政府對此的罰則是否獲得民眾認可?本文將以 Qsearch Trend+ 社群分析與網路聲量工具,分析自去年 12 月以來的網路輿情,試圖解答以上問題。
旅澳台人首創「行人地獄」一詞,CNN 引用撰文後,漸成為台灣交通問題代名詞,半年來網路討論篇數成長 82%,以「政策修法」與「行人路權」事件最受關注
CNN 在去年(2022)12月 7 日的旅遊專欄中,引用旅澳台灣人 Ray Yang 的粉絲頁「台灣是個行人地獄_Taiwan is a living hell for pedestrians」中對於台灣交通的描述,批評台灣缺乏人行道問題,認為人行道的建設並不完善。當天引發各媒體報導轉載,「行人地獄」一詞於是誕生,網路報導與討論貼文數短短四個月就成長了 82%,儼然已成為了台灣交通問題的「代名詞」。
根據「行人地獄」關鍵字趨勢,挑選文章數超過 200 篇的事件,引爆網友討論的議題主要可分為:「交通政策修法」與「行人路權」,「交通政策修法」議題包含交通部長提出罰則、交通部預告等事件,網路聲量在今年(2023) 4 月中三讀通過擴大交通檢舉措施時來到最高點,「行人路權」則多因媒體報導兒少路權困境與意外,而引發討論。
在今年 5 月初,台南發生一對母女過馬路遭左轉轎車撞上,造成一死一傷的交通意外。此次事件引爆「行人地獄」一詞出現以來最高討論聲量,網友紛紛留言痛批台灣行人地獄「好好走在路上也會被撞」。
行人交通事故頻傳,兒少路權成為討論焦點,民眾最在意「走斑馬線仍遭車撞」、「車子不禮讓行人」
台灣行人交通事故頻傳,半年來兒少為主的新聞事件層出不窮。根據統計,近 5 年路口事故中,兒少就佔了18%,交通意外高居兒少事故主要原因。在連續 2 年兒少人口負成長的台灣,因交通事故造成傷亡的兒少比率卻逐年成長至 0.7%,在先進國家代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組織中,排名後段。
更進一步以行人地獄與兒少關鍵字搜尋,一探民眾對兒童路權議題的看法,發現除了新聞事件的討論,民眾最在意「守法走斑馬線卻被撞」、「車子不禮讓行人」、「校園週邊未做交通安全建置」問題,包含通學巷與人行道的建置、車輛違停等。其中在野黨抨擊政府編列前瞻預算 2284 億來做地方道路基礎建設,卻無法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相關報導,討論熱度也很高。
針對行人地獄問題,政府修法提高罰款並擴大民眾檢舉,但部分網民仍不買單,有三大原因
自去年 12 月台灣行人地獄問題遭外媒報導後,交通部長王國材就提出「行車不禮讓行人提高罰緩至 6000 元」的作法,在今年 4 月中立院三讀擴大交通檢舉措施,提高不禮讓行人、無照駕駛、穿越人行道未減速等罰緩並擴大民眾檢舉交通違規項目,看似順應民意、從善如流的修法,部分網民卻仍不買單,透過 Qsearch 網路聲量工具中的相關留言功能,整理出臉書粉絲頁與社團中留言讚數較高的網友意見,發現部分網民不買單此次修法的主要原因有三項。
此次修法是否能有效降低行人意外死傷,同時又避免行車交通混亂,將是未來觀察的重點。
若對 QSearch 分析工具若分析內容有興趣,歡迎填寫免費試用表單,將由專人為您服務。
相關服務:QSearch 社群監測、社群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