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洧正)
因為疫情,讓許多產業都面臨到營運上的困境,而政府也推出了各項福利方案,協助人民度過難關,2020 全球疫情擴散、2021 全台三級警戒,連續兩年都祭出了紓困的政策,在時空環境不同的狀況下,紓困政策在社群上的反應有什麼區別嗎?
紓困方案回顧
政府因應受影響的產業提出了多項的紓困方案,而政策的發布或多或少都會引起討論,主要討論的面向多為紓困的對象與內容,或是後續政策執行的問題,
2020 疫情剛在全球快速傳播,台灣也迎來國境封鎖等措施,政府從二月就開始祭出各項紓困政策,協助受影響的產業如旅遊業、計程車…等,而在 5/6 擴大申請的一萬元急難紓困金,也引起許多質疑的聲音,更引起地方政府與中央在審核權責上的混亂。
今年五月中疫情開始爆發,緊接著迎來了全台疫情三級警解,許多工商服務業受到巨大的衝擊,中央也提出了一連串的紓困方案,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在各個產業上都快速的擬定了方案,引起的爭議與討論也較 2020 少。
去年搶領一萬紓困金聲量最高,今年聚焦在方案內容
2020 紓困社群聲量
統計時間:2020/3/1 – 2020/5/31
社群上也從三月也陸續有討論紓困的聲量,前期的每一波聲量,幾乎都圍繞著紓困方案的進程,在五月初的兩次高點,則是 5/4 政院宣布擴大急難紓困方案,發給一次性的一萬元紓困金,與最高點 5/7 民眾搶領一萬紓困金,申請資格、流程產生大量的討論,之後隨著疫情的趨緩,紓困的討論也漸漸的消退。
2021 紓困社群聲量
統計時間:2021/5/1 – 2021/6/30
2021 因為疫情突然爆發,政府在最短時間內提出紓困方案,社群上的聲量快速上升,5/28 行政院敲定「紓困4.0」對個人及產業等補助原則,先是創下一波的高峰, 6/3 行政院正式通過紓困4.0方案,讓社群聲量達到最高點。
疫情+三級警戒,本次紓困方案更受到社群、媒體關注
比較 2020 與 2021 年社群聲量的變化,2020 討論的聲量持續的上升,直到六月才迅速下滑,而 2021 在三級警戒的影響下成長的速度更快,聲量約在五月下旬才出現大量討論,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單月的聲量已經突破去年最高點。
除了社群平台之外,媒體的報導上也呈現相似的趨勢,2021 單月最高的報導數比 2020 高了 35%,五月到六月的成長更接近 150% ,可以看出此次受到三級警戒的衝擊,紓困方案受到關注的程度比去年還要更高。
約 2/3 的紓困聲量都來自政治人物、媒體粉專
除了聲量增長上的差異之外,將聲量以不同類型的粉專來觀察,最高的兩類為政治人物與媒體類型的粉絲專頁,其中政治人物粉專的佔比都是最高,更有單月超過 50 % 的現象,可以看出政治人物在紓困的議題上有極大的影響力,而政治人物與媒體合計幾乎都佔了 6~7 成的聲量,可說是民眾關注的重點!
總統、行政院長、高雄市長佔前三名,2021 柯文哲較少著墨紓困政策
佔了聲量最高比例的政治人物粉專,總統蔡英文與行政院長蘇貞昌在這兩年的紓困期間,影響力都是居於冠亞軍,而第三名剛好都是時任的高雄市長,2020 年的市長韓國瑜當時的談話與施政都備受關注,而接任的陳其邁在 2021 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4-10 名則各自出現了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成員,同時在兩年都出現的有鄭文燦、許淑華、江啟臣,而在 2020 年排行第四的柯文哲,今年可能因為台北市疫情的影響,並沒有過多的發表與紓困相關的內容。
2020 熱門粉絲專頁
2021 熱門粉絲專頁
去年政治關注核心在方案檢討,2021 全力宣傳紓困
紓困討論聲量最多的政治粉專,在文字雲上也能顯示出討論方向的差異,在 2020 紓困與振興時常合併討論,而引起最多討論的急難救助金,剛開始限制有投保社會保險的勞工,就受到許多抱怨,而後開放資格更是引起許多請領上的爭議。
2021 政府積極的宣導各產業的紓困方案,多數貼文都附上各個部會的懶人包,在各個政府單位、執政黨成員的協助曝光之下,文字雲最相關的字詞都是提供紓困補助的政府機關,讓人民可以更有效地獲得所需要的資訊,相關的爭議討論就無 2020 年這樣明顯。
透過 QSearch Trend+ 的回顧,能清楚的比較出這兩次紓困方案在社會上的迴響,去年發放紓困金的混亂狀況,對比今年政府齊心進行政令宣導,若能在紓困政策推行時運用,則能夠扮演危機監測與成效分析的效果,以協助政策的推動!
對於分析內容或是分析工具有興趣,歡迎填寫表單由專人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