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千容)
近期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已刷新台灣影史的各個紀錄。
自2008年的《鋼鐵人》開始,漫威用各個英雄角色與故事,階段性地建立起漫威電影宇宙,至今走過十個年頭,同時橫跨並見證社群媒體蓬勃崛起的年代。
從聲量數據上是否能解析漫威電影是如何在社群上擴張它的宇宙?誰又是社群上的關鍵角色?三年以來是否有變化呢?
我們整理出2017至2019年一共8部漫威電影的聲量一起來比較。
票房資料來源:國家電影中心、ETtoday星光雲(《復聯4》全台最新票房)
以 FB 總影響力(註1)而言,這三年漫威英雄單作的聲量總和才趕上《復仇者聯盟 3》,但仍遠不及《復仇者聯盟 4》,大概七成左右。
《蜘蛛人:返校日》則因當年蜘蛛人這個角色從索尼影業(Sony Pictures)回歸漫威宇宙,獲得不少社群關注,不過票房表現並不突出,和《蟻人與黃蜂女》差不多。
漫威電影高影響力媒體類型逐年改變,Marvel粉專位居要角
若我們將每部電影的前五名社群領袖拿來比較,可以發現其實這三年間的媒體類型不斷改變,而 Marvel粉專一直都是在前三名具高影響力。
以2017年的《星際2》、《雷神索爾3》來說,內容媒體、內容粉專、YouTuber為影響力的主要角色,而到了《復聯3》、《驚奇隊長》與《復聯4》,大型新聞媒體如ETtoday、蘋果新聞網等,逐漸成為電影影響力的要角。
以商業大片而言,由於群眾廣大,普遍來說大型媒體喜歡以報導換取關注;但我們發現,一些中小型的創作者除了藉此發揮創意拉高自己的聲量,在兩三年前更是漫威英雄電影的社群聲量要角。
而隨著後來主流新聞媒體的加入,聲勢已逐漸取代自媒體或小眾媒體的宣傳,也因本身的高影響力橫跨更多不同同溫層的人關注,獲得更多社群聲量。
主流新聞媒體仍是商業電影總影響力最大推手
從上面的表格中,我們發現Marvel粉專位居社群聲量要角。不過,若是我們統計出Marvel粉專對於每部電影的影響力總佔比,會發現並非每部電影都大量依賴 Marvel粉專的宣傳。
像是《復聯3》和《復聯4》的Marvel 粉專影響力,或者《蜘蛛人》再加上當時的老東家「Sony Pictures 索尼影業」,其實都占不到 10%。
我們若拿所有電影的影響力分數、Marvel粉專的影響力占比和媒體影響力占比來比較,可以發現,電影總影響力愈大,媒體占比也愈大,Marvel粉專的佔比就愈小。
也就是說,Marvel粉專雖然扮演電影影響力的傳播要角,但是《復聯3》、《復聯4》再次證實了媒體佔比的重要性,所帶起的影響力,已不需大量依靠Marvel粉專的宣傳。
相反地,聲量較小的《黑豹》或《蟻人與黃蜂女》,Marvel粉專的聲量仍佔有大量的影響力,《黑豹》更達四分之一。
結論
在這幾年逐漸龐大的漫威宇宙,看似每部都十分商業化,十分仰賴主流媒體的傳播。但是,若是深入探究,每部的社群特質還是有所不同。
以下為三個要點:
1. 2017-2019年間,《復聯3》與《復聯4》除了票房遠高過其他單部英雄電影,單部英雄電影的總影響力加總才達《復聯4》的七成,印證超級英雄電影 1+1 > 2 的玩法。
2. 從每部前五名社群領袖可以發現,一些中小型創作者在藉電影發揮創意拉高自己聲量的同時,在兩三年前更是漫威英雄電影的社群要角。後來逐漸被大型新聞媒體、雜誌媒體取代,電影因大型媒體本身高影響力獲得更多聲量。
3. Marvel粉專一直扮演前三名的聲量領袖,但是並非所有漫威電影都大量依賴Marvel粉專的影響力。總體而言,電影的總影響力愈大,媒體影響佔比愈大,而愈不依賴Marvel粉專;Marvel粉專通常有一定的聲量動能,但也具極限,商業大片在台灣社群上仍要靠媒體散播。
想了解更多?請聯繫sales@qsearch.cc或填寫表單,將由專人為您服務。
註1:影響力分數公式為 : 分享數 + 0.1*按讚數 + 0.1*回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