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hoebe) 什麼都漲的時代,大至房子、車子,小至雞蛋、白米,似乎無人能抵擋物價上漲的狂風巨浪。漲價引起民怨,但在有限的時間精力下,人們不可能食衣住行育樂每一個面向都時刻關注,因此在眾多漲聲中,快速打撈出大家最在意的漲價項目成為掌握議題的關鍵。透過社群數據分析,我們能精確抓出哪些項目的漲價,最容易被大家抓出來討論、放大檢視,而媒體又最愛報導哪些類型的漲價新聞。
此外,為何特定名店漲價總會引來罵聲連連,而有些店家漲價卻被輕輕放過?藉由社群數據分析,可以了解網友們對於不同漲價事件的討論重心,掌握消費者對於知名店家漲價新聞的解讀,甚至進一步提供商家可以安全著陸的定價策略參考範本。
麥當勞多次調漲被罵慘,速食南霸天丹丹漢堡漲價卻被讚「還是很佛」
利用 QSearch Trend+ 搜尋近一年台灣各大社群平台、媒體網站與「漲價」相關的結果,可發現近一年來漲價的網路聲量一直居高不下,包含 FB、IG、YT 與論壇等社群平台,共超過 7 萬則相關的文章與影片數,以及大於 160 萬則留言;而台灣媒體網站每月平均約有 2,000 至 5,000 則關於漲價議題的報導。物價上漲和每一個人切身相關,所以無論在社群或媒體上,聲量都很熱烈。
從下方時間軸來看,可發現 FB 平均每日出現上百則貼文,尤其去年 9/28 三媽臭臭鍋漲價和 12/15 麥當勞速食套餐漲價時,出現兩波單日貼文的高峰。而媒體則集中在今年 2-3 月密集報導蛋價上漲議題,單日的文章甚至超過 300 篇新聞。
以漲價文章數量最多的 FB 平台為例,在去年 12/15 單日文章高達 270 篇,當天的熱門貼文主要圍繞在麥當勞速食的套餐、薯條「又漲價」,以及麥當勞甜心卡「內容縮水,沒有玉米湯」等,而多數網友則留言「不能接受」、「年初漲價,年底又漲」、「乾脆吃便當比較划算」。
然而,並非所有外食漲價都會招致批評。例如同為速食業者的丹丹漢堡,長達 29 年來從未調漲,在去年 11/15 首次漲價時,六個套餐只微幅調高 2 至 6 元,甚至還有商品降價 3 元。對比麥當勞一年來多次調漲,而且一次就將所有套餐都漲 10 元、薯條漲 7 元,相較之下,多數網友都認為丹丹的價格「還是很佛」。
這代表消費者並非完全不能接受漲價,只是當調漲幅度過高、短期內多次調漲、甚至漲價還內容縮水,就容易引發負面輿論風暴;反之,當商家多年未漲後首次調高,消費者多能理解和體諒,甚至部分品項調降也是很好的策略。
論壇單日文章的最高峰則在今年 2/23,討論缺蛋與蛋價上漲的議題,主要來源為 PTT Gossiping 版;而媒體的文章高峰出現在今年 3/7,當天主要題材為蛋價、營養午餐漲價、香奈兒與其他國際用品漲價等新聞。
媒體關注連鎖速食業者與蛋價上漲 社群平台鎖定名店和銅板美食
在論壇上的文字雲(上圖)可看出,漲價相關熱門詞彙以外食為主,並出現了「阿堂鹹粥」、「三媽臭臭鍋」等熱門店家,以及遊戲娛樂和超商特定商品。代表論壇上與網友日常消費最密切的知名店家漲價時,能引發熱烈討論。
而在媒體的文字雲(下圖)當中,除了三媽和阿堂以外,還出現了:麥當勞套餐、丹丹漢堡、四海遊龍、以及蛋價等,可看出媒體報導特別關注知名連鎖速食業者,以及與政府的政策相關的蛋價等原物料物價議題。
在 IG 社群上(上圖),台灣各地的銅板美食漲價成為焦點,主因是 IG 貼文流行在特定旅遊地點打卡並曬出美食照片。
而 youtube (下圖)的熱門詞彙和其他平台差異最大,許多來自新聞媒體的影片內容關注台積電、半導體晶片、電動車、手機及電價股價,推測相關專業領域的漲價議題涉及原因較複雜,因此更適合以新聞影片的形式深入探討。
食物類喊漲聲量過半居冠,小吃、鹹粥、雞蛋與原物料也成為熱門題材
統計近一年來的漲價熱門貼文,並將前兩百篇分為食物、交通、衣著等 13 類,從下圖可看出食物類的相關討論佔了超過一半 ( 51 % ) 的文章數量,遠遠高於其他的類別,例如娛樂、居住等。雖然萬物皆漲,但每天三餐都要吃,感受最立即、最頻繁,也許每一餐的開銷可能低於房租、娛樂,但是感受強烈鮮明,因此被網路社群放大討論。
在眾多食物類喊漲文章中,進一步細分可發現小吃類佔的比例最高 20%,而阿堂鹹粥單一店家的熱門文章佔比高達 19%,成為最受熱議的特定知名店家。其餘依次為雞蛋漲價 16%,以及原物料漲價 9%。推測因為蛋價與原物料議題與政府政策相關,有較多可供檢討批評之處,因此也成為受關注的熱門議題。
阿堂鹹粥一年漲兩次推給原料,沒說服力引爆網友單日破 5 萬則留言熱議
知名店家在調漲價格時,更容易引起關注。以所有平台加總的「整體聲量」分析近一年漲價文章,可發現去年 9/4 與今年 7/8 出現兩個最高峰,而這兩波聲量高峰的熱門題材,全都是討論「阿堂鹹粥又漲價」。
從熱門來源的內容觀察,去年 9/4 多數貼文認為「漲幅太高」、「又漲價」、「刷一星負評」等;而今年 7/8 不到一年又調漲,一碗鹹粥賣超過 300 元,老闆娘還出面哭訴「虱目魚太貴」、「真的沒有賺」,引發近一年來最強烈的社群聲量高峰,網友們對哭訴完全不買單。
網友的積極留言才是推高社群聲量的關鍵。下圖為所有平台近一年的文章數量總計,可看出「阿堂鹹粥」佔整體文章數量其實並不多,且集中在兩波漲價時間點。
但是改從留言數來看,阿堂鹹粥的「留言數」遠遠高於其他漲價貼文,兩次漲價各吸引了「單日超過 5 萬則」留言,是相當可觀的數量。網友們積極論戰,才是引爆聲量浪潮的關鍵。
從文章與留言內容觀察,多數網友認為食材虱目魚的漲幅遠不及店家調漲幅度、三次漲價的時間間隔太短、以及店家自認委屈「都沒有賺」,引發網友們熱議。簡言之,這兩次阿堂鹹粥的負面聲量風暴,主因就是定價策略和店家回應都沒有說服力,與消費者實際感受落差太大,導致網友不買單。
媒體一窩蜂報導 3 月份蛋價上漲,佔漲價新聞 26%,集中究責政府與缺蛋恐慌
除了名店漲價之外,原物料相關的漲價議題最熱門的就是雞蛋漲價。在今年3月,與「漲價」相關的文章總數量達到最高峰,如下圖,主因是媒體與論壇當時密集發文討論蛋價上漲。
進一步檢視 2 – 3 月的漲價相關新聞,可從下圖紅線看出「雞蛋漲價」或「蛋價上漲」的討論最為熱烈,其中 2 月份蛋價上漲的文章佔整體漲價文章 42%,在 3 月份也達到 37%,顯示出當時最熱門的漲價議題正是蛋價。
尤其媒體報導蛋價上漲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平台。媒體近一年來全部的漲價報導中,高達 26% 集中在蛋價,是 FB 的三倍以上,可以說媒體才是一窩蜂報導雞蛋漲價的關鍵,而社群平台的相關討論則比例較低。
有趣的是,而在近一年的漲價相關文章中,前半年大多偏向中立的情緒分析結果,然而到了今年 2-3 月開始轉變為負向。
雞蛋漲價佔了整體漲價文章數量 16%,但從情緒分析結果來看,蛋價上漲的負面文章比例高達 25 %。也就是網路社群對於漲價議題的貼文內容,大多持中立或稍微負面觀點,但蛋價上漲的議題不論是新聞報導或 KOL 的貼文,都有更多的負面論述。
為何蛋價相關文章較為負面呢?從最愛報導雞蛋的媒體新聞來看,蛋價議題飽受在野黨強烈批評,包含國民黨立委和郭台銘等政治人物都出面重砲攻擊,再加上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親上火線解釋後,反而引發強烈砲火,甚至被要求下台。
朝野激烈攻防也讓蛋價議題上升為媒體爭相報導的大熱門,而相關文章集中在究責、檢討政府,因此詞彙使用也較為負面,例如藍委「狠批」、郭台銘「怒嗆」、多次「跳票」、陳吉仲被「轟下台」等等。尤其藍委 2/23 召開黨團記者會抨擊農委會;郭台銘形容買不到蛋是「黑暗地獄」;名嘴周玉蔻怒轟陳吉仲不下台「就是災難」,這些相關報導的負面情緒都高達九成。
除此之外,雞蛋長期被視為平價的營養來源,從早餐漢堡、中餐便當到晚餐牛排,很多人習慣要「加一顆蛋」,因此消費者對於蛋價漲幅很敏感。雞蛋可以視為原物料的代表性指標,其他物品漲價不一定引發強烈反應,但每一餐都要加購的雞蛋,則成為熱門標靶。
雖然一顆雞蛋僅為銅板價,但漲價的同時,又面臨「有錢也買不到蛋」的缺蛋危機,再加上究責政府監管不力等多重因素,因此引爆了強烈的負面聲量風暴,尤其新聞媒體可說是創造這一波聲量高峰的關鍵推手。
相關服務:QSearch 社群監測、社群數據分析
*本次排行採用 QSearch Trend 系統, QSearch Trend 系統細緻的收納臉書上各粉絲專頁貼文的心情符號、留言數、分享數,並有綜合前三項指標的「影響力分數」。「影響力分數」可以說是納入貼文中所有心情符號、留言數以及分享數的一個聲量熱度的綜合性指標。從心情符號與留言數可以觀察民眾與粉絲專頁互動參與程度,分享數則能了解貼文的傳播程度。算法則是〔貼文心情符號數*0.1+回應數* 0.1 +分享數〕。由於在社群媒體上的分享能讓貼文廣泛觸及人數,並吸引到更多人來關注粉絲專頁,因此我們提高了分享數的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