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騰堯)
COVID-19 對各行業的衝擊,已近兩年。政府為振興經濟,先於去年七月發放三倍券。事隔一年,又擬比照三倍券發放五倍券,來帶刺激經濟消費。五倍券的發放,也再次引起社群一波討論。
從趨勢圖來看,這波五倍券聲量開始被受熱門討論約在7月中旬,單日討論量達一百多篇。近一個月則達到單日 500多篇的文章量。確實在短期內有大幅聲量成長,但若論整體聲量則遠不如一年前同期,三倍券的討論度。
去年三倍券社群上開始有討論聲量時,單日討論量也在 100 篇左右,但一個禮拜後討論量就已來到近一千篇。約莫一個多月即衝升 30 倍,達三千多篇的討論。
而今五倍券聲量不及的原因不乏是相類似的基本問題不會再受注目。但也因為上一次的基準,五倍券更衍伸出不同新議題,例如是否免費領取(領取條件)、電商能否使用(適用範圍)以及振興券的負債與發放現金,都成為本次台灣社群的熱絡議論的子議題。
我們將從聲量趨勢,來了解社群上從甚麼時候開始討論五倍券,哪些飆出高聲量,事件原因又是甚麼。再從中找出主導議題方向的社群領袖。進一步探知五倍券在社群上的整體輪廓。
五倍券,一周內聲量暴漲 6倍
七月中旬,社群上各新聞粉專,率先發出一波「發放五倍券有望?」的聲量,但討論量隨後因東奧賽事的火熱,壓下大眾對五倍券的關注,社群上甚至一度無人討論。直到 27 日,數位綠委喊出「六倍、十倍券」,讓五倍券再受矚目,並逐漸攀升至每天達 200 多篇相關貼文。雖然在八月初,因為地震、暴雨與東奧閉幕等大事件,討論量下降到單日僅有 92 篇。但隨後在一周內,文章暴漲 6 倍之有。
再從影響力分數趨勢圖可發現,五倍券討論出現三波高聲量。首先 8/2 主要聚焦在對五倍券適用範圍的討論以及藍營質疑發放成本高、效益不佳。 下一波五倍券聲量則在王世堅的嘲諷與藍營猛攻「五倍券等同現金」之議題下竄升。最後 8/13,藍營再增砲火,針對「負債」、「免費/付費領取」與「發放現金」的爭論提出異議,貼文廣受社群回應,直飆該議題至今最高影響力分數。
在五倍券的討論中,可以切割出幾個子議題。除了基本的「領取方式」、「領取條件(付費或免費)」、「使用範圍」外,藍營也拉出幾個戰場,分別是「對振興券帶來的負債」與「發現金還是振興券好」等幾個議題,廣受社群議論。
免費還是付費? 發券還是發現金? 五倍券兩個子議題最熱門!
從五倍券子議題的聲量趨勢與佔比來看,各議題輪番在期間內暴漲。「使用範圍」是前期社群熱絡討論的焦點。尤以社群影響力特別突兀。但細看貼文互動,可以發現多數社群群眾多以「發現金比較實在」、「還要花一千領根本不是五倍」等負面訊息回應。因此,也是該時段按怒數最高的。而這些負面訊息的留言,也接連顯示出後續社群大眾對於是否要付費領取的「領取條件」與「發現金還是振興券」兩個子議題的重要關注。
「領取條件(付費或免費)」與「發現金還是振興券」的社群討論量與互動最為主要。兩者占比超過 50 %,意味著五倍券的社群討論、互動超過一半聚焦在這兩個子議題上。兩個子議題中,執政黨內部即有不同意見,藍營也積極拓開戰場,對於是否付費領取,將五倍券與馬英九時期的消費券做比較以及砲轟執政黨政策大轉彎。對「發現金還是振興券」則痛批「五倍券等同現金」的說法。兩項子議題也確切的引起社群大眾的議論與回應。
五倍券,藍營一手遮天掌握議題方向優勢
除了觀察哪些議題最受關注之外,社群領袖也是不可輕視。他們通常是帶動議題竄升的關鍵腳色。在五倍券的社群領袖中,不論總影響力分數或平均單篇文章的影響力分數,前 10 名都以藍營人士為主,如羅智強、朱立倫、趙少康、洪孟楷、許淑華等。民眾黨次之,民眾黨粉專與黃珊珊落都稍居於後在 16、17 名左右,民進黨則除了陳其邁在單篇文章有不錯的影響力之外。其餘蘇貞昌、高虹安、林志堅都落到 20 名以後。
進一步細看各子議題,亦有同樣情況,多數藍營佔據前十名的位置。這可能代表藍營更有掌握五倍券議題方向的優勢。
本次透過 QSearch Trend+,我們觀察五倍券的社群聲量趨勢到各子議題的社群領袖。目前為止,五倍券在社群的討論已經來到新高。「五倍券的負債質疑」、「等同現金」與「收費還是免費」等問題竄出也間接帶來三波的高聲量。這也顯示著群眾對五倍券的高度關注。而議題上由藍營握有主導優勢,最具影響力的社群領袖接連由羅智強、朱立倫、趙少康等藍營人士為主軸,遠拋執政黨。五倍券的議題尚未結束,發行之後更會風波不斷。民意會如何走向,執政黨與在野黨的攻防是否會影響到明年的選戰,仍值得持續注意。
對於分析內容或是分析工具有興趣,歡迎填寫表單由專人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