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洧正、游騰堯) 上半年全台缺水危機、五月中接連的停電、疫情導致疫苗荒,種種事件都對人民的生活造成實質影響,讓民眾對於政府產生了負面的觀感,而看似獨立的三個事件,是否會讓民怨出現疊加的效果,缺水、電、疫苗的三缺問題,又是怎麼互相影響的?
時事議題
-
-
(文/游騰堯) 2018年公投案讓同性婚姻、性別教育上等議題在台灣社會掀起關注。而今年中選會宣布公投將於8/28舉行,也讓核電、萊豬、藻礁以及公投綁大選等四項議題再受熱論。 儘管票數與聲量多寡不完全相關,但議題的聲量對群眾而言,意味著對該議題的重視與注目程度,對各黨派立場而言則能從聲量來評估議題與了解民意。 整體趨勢來看,四項公投熱門議題聲量在近兩個月轉向下降。 若比較各議題聲量,萊豬、藻礁、核電的重大議題的討論聲量都遠超過公投綁大選,但公投綁大選的社群互動性卻僅次於萊豬議題。 而各議題的社群領袖,萊豬、公投綁大選多數為藍營;藻礁、核電則以綠營為主,但這兩項議題中,都有藍營的政治人物扮演掀起聲量的要角。
-
(文/游騰堯) 韓國N號房事件揭開網路性暴力的惡行,使性暴力議題再受關注。然而,媒體在揭露相關性暴力新聞時,以現今社群媒體的環境來說,為了抓眼球、衝點閱數,是否有用詞更聳動的傾向與趨勢? 我們觀察過去兩年,Facebook 上媒體粉專對性暴力報導的文章趨勢以及與其他類型文章平均關注度比較,從近8,000 個媒體類粉絲頁分析表明,近兩年性暴力相關報導有激增趨勢,且也博得較高的社群關注度,具代表性的傳統媒體更傾向使用強烈或聳動的詞彙;相反新媒體用詞則較為中性。
-
(文/游騰堯) 常逛社群平台的網友,應該多少感覺到近日掀起一股「搶救藻礁」的運動,從環團、生態相關KOL、到最後諸多政治人物參戰,現在甚至要推行公投,我們從社群聲量解析聲量來源、民眾關注的議題差距。
-
(文/林洧正) 若說近期在社群上延燒最熱,且陸續出現不少爭議點的事件,大概要屬雞排妹的性騷擾風波,以及愛莉莎莎推廣民間療法受抨擊了。 支持反對也許都各自有其觀點,我們並不想加以評論是非對錯,但若從社群公關、輿情的角度來解析這兩個事件,倒是非常好的案例。 現今的公關事件已不像過去僅在媒體上曝光,網路社群、論壇、媒體上都能進行傳播,公關處理就必須考慮多個渠道,我們接下來也盡可能的從各渠道去剖析事件的脈絡以及事主方的回應,及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