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BKA知識學校共同舉辦的全日實戰數據應用工作營在日前圓滿落幕,除了在工作坊中看到各組學員在有限的時間內,端出精彩的分析之外,在課堂之後我們亦收到了不少的回饋與分享。 各組學員能夠有這麼亮眼的成果,最主要是因為大家帶著「想要解決的題目」來到這裡,並且在過程當中,小組不斷討論、收斂、調整,才能從我們的工具當中找出解決方案。我們則從「數據執行」及「問題定義」兩個部分切入議題,帶領學員著手數據分析挖金礦。 來看看獲得首獎的組員之一曹凱閔,分享他如何從初學者的角度,一步一步使用並理解 QSearch 的數據工具,再結合自身的專業能力,在極有限的時間內呈現出有趣又充滿驚喜發現的提案!
-
-
(文/高千容、趙維孝) 先前我們曾透過如何透過數據操作有潛力的迷因搶下爆紅先機?又該如何衡量迷因的社群成效? 一文,分析如何利用珍珠料理、開山里案例討論如何衡量迷因的成效、提前追蹤可能爆紅的迷因、搶得先機。 這次我們更進一步,討論迷因的社群現象與整體結構。 迷因到底是什麼呢? 網路上我們常見的梗圖、洗腦的一段話、小短片、音樂等,只要被瘋傳的媒體載物其實都可以稱做「迷因(Meme)」。
-
(文/趙維孝) 近年各大銀行的信用卡大戰越演越烈,不但比回饋、比通路、比使用場域、比優惠等,各式聯名卡也紛紛推出,除了在卡片功能上一較高下,各張卡如何博取關注與好感度更是推廣的重點,而在龐大的消費金融市場中,如Facebook、PTT等重要社群平台自然是訊息傳播的必爭之地,就讓我們從數據角度切入,解析各家「神卡」在社群平台上的聲量表現,這些資訊傳播的節點又來自哪裡?而其中又有哪些KOL扮演了關鍵角色呢?
-
2018年,一家進行資料探勘與數據分析的私人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被控不當使用5000萬Facebook用戶數據資料,用以影響2016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等重大事件。 此事件沸騰一時,讓Facebook股價大跌,面臨創立以來的最重大危機,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親上火線至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說明,也在後續進行了一連串的政策改革,所造成的影響至今仍餘波盪漾。 今年7月,影視平台Netfilx推出記錄片《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重現事件細節並找到兩位當事人陳述觀點,再次引起熱烈討論。 QSearch做為以社群數據進行核心服務的數據分析公司,在全球對社群平台及數據應用掀起不少撻伐與禁止聲浪的同時,我們始終認為相關數據的應用,當然須受到一定程度的道德及法律規範,然而在對於這些資料應用與分析,在未有更深入的了解前,實在不需要有過多的恐懼與獵巫行為。 在代表我們對外立場的公開Blog上,以下就由創辦人周世恩,闡述環境背景與發表對相關事件的看法,並揭開社群資料的用運方式,進一步說明如何在商業模式上變現,希望大家能對這個產業有更深入的理解。
-
亞馬遜雨林的火燒事件引發全球關注。全球整體聲量而言,8月23日的貼文數與回應數最高、22日的分享數提前來到高峰,推動事件的社群傳播;以台灣的聲量而言,以8月27日貼文數最高,雖然回應數下降,但是整個事件的討論度卻來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