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The Squid Game to the Media Game

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Posted in Facebook數據分析, 南向政策, 媒體研究, 影視產業

The global Squid Game craze offers social intelligence firms like QSearch to study how different country’s mediascape behaves to outside events. Using BioData, we look at how the Squid Game started and moved through the media landscape of the Philippines and Singapore, and the insight offers to planning market entries, influence operation, and cultural exports. 

週報產製效率提升 300%、不再只被收視率綁架、公視如何用數位轉型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Posted in 媒體研究, 客戶成功案例, 數位轉型, 社群經營, 社群聲量分析, 輿情分析

(文/蔡智欣) 如果你知道「這是一隻間諜狐獴」的間諜動物系列,或是看過「記者真心話」系列,那你可能已經看見了公視身為#媒體數位轉型的標竿角色。媒體數位轉型除了藉由社群增進與閱聽者的互動,此外還有更多議題。為了回應群眾對於媒體識讀的需求、為了適應現今社會的議題型態與閱聽情境,公視做了哪些轉型又如何靈活運用 #社群資料分析呢?

性暴力報導是媒體激化炒作博取閱率的工具?從臉書數據分析媒體如何詮釋性暴力新聞

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Posted in Facebook數據分析, 媒體研究, 時事議題, 社群聲量分析, 資訊圖表

(文/游騰堯) 韓國N號房事件揭開網路性暴力的惡行,使性暴力議題再受關注。然而,媒體在揭露相關性暴力新聞時,以現今社群媒體的環境來說,為了抓眼球、衝點閱數,是否有用詞更聳動的傾向與趨勢? 我們觀察過去兩年,Facebook 上媒體粉專對性暴力報導的文章趨勢以及與其他類型文章平均關注度比較,從近8,000 個媒體類粉絲頁分析表明,近兩年性暴力相關報導有激增趨勢,且也博得較高的社群關注度,具代表性的傳統媒體更傾向使用強烈或聳動的詞彙;相反新媒體用詞則較為中性。

觸及又下滑? 觸及大降時代該如何從社群分析工具評估粉絲頁成效?

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Posted in Facebook數據分析, 品牌行銷, 媒體研究

(文/趙維孝) 臉書觸及又降了嗎?大概是全台社群經營者過去半年甚至長久以來心中時不時的疑問。 然而,臉書的演算法是一直在動態調整的,平台方的策略我們無法掌握,不論是否真的調降觸及,長期來看只要平台使用者總數趨於飽和,而越多社群經營者進入,分食使用者版面與時間勢必成為必然。 需要更廣域的經營如YT、IG等多元平台自然是該面對的事實,但在粉絲頁經營仍佔社群行銷吃重角色的現今,面對一直下滑的帳面觸及數字,能否有更合理的方式評估社群績效? 我們以台灣臉書社群,經營NBA相關粉絲頁為例,透過從大量數據爬蒐,特定篩選的機制找出如影響力分數(註)、平均貼文影響力、黏著度等分析指標,透過各種指標去說明一個粉絲頁的經營成績,且從不同的方式評估,粉絲頁在市場競品中的定位,做為決策參考的輔助。

「麥克鷄塊體」如何創造打破平台疆界的話題?-全渠道分析五大平台網路聲量

Posted on Leave a commentPosted in Facebook數據分析, 品牌行銷, 媒體研究

在所有人悲鳴 Facebook 觸及率大幅下滑、社群紅利時代已經結束的 2020,品牌到底還能在社群上玩出什麼新把戲?這個命題,大概是所有後社群時代的行銷人腦袋中的最大惡夢之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在今年 10 月底時一檔相當有意思的行銷專案 — 麥當勞與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就是社群丼傑哥的團隊)以及 justfont(就是曾做金萱集資的專業字型設計團隊)合作,推出了一套正式的字型「麥克鷄塊體」,用麥克鷄塊和糖醋醬拼出了 26 個英文字母和符號。 這套字型不僅免費下載、更開放商用,讓各品牌的小編都能響應參與,形成好幾天從 Facebook、Instagram、Dcard 等各大論壇、到各家網路媒體 … 的「麥克鷄塊之亂」。而這個行銷案例讓我們產生了一點好奇心 — 到底怎樣的社群內容能夠跨越觸及率低谷、甚至自主擴散到各大行銷管道形成話題?